随着技术的革新以及应用场景的持续增多,中国的生物识别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Frost &Sullivan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生物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00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2.6%,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生机。
为了更好的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数字城市产业中健康有序发展,10月25日,主题为“数字时代生物特征识别新机遇”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论坛在深圳举行,吸引了来自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百余人参加。论坛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涛主持。
主持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涛
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组委会主办,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深圳市中安无人系统研究院、深圳市安博会展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承办。
会议伊始,由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原副局牛晋,莫斯科政府展览中心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VDNH)前总监,欧盟项目创新中心(成都)的俄罗斯代表萨维琴科·安东分别上台发表致辞。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无人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信息协会通航分会副会长程泊霖以《多传感器融合与目标特性识别》为题作主旨演讲。他指出,多传感器的融合可以为目标特征识别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能够促进整个系统的性能提升。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它能在更多领域中得到应用。
展望数字世界的扩张,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周忠以《MR地图推动智能识别的连接》为题,介绍了实景数字孪生及其工业应用,重点介绍了工业元宇宙中人、物、场景中的关系,MR地图引擎及其在智慧城市建设、工业数字孪生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数字世界“新大陆”的扩张进行了展望,并认为虚实融合网络空间终将到来,人类需要VR/AR来帮助数字化生存。
国家特聘专家、公安部、科技部重大专项评审专家、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席陈友斌在《人脸识别在远程身份验证中的挑战与对策》主旨报告中,针对人脸识别在远程身份验证中的应用、远程身份验证的几个关键核心问题、真假人脸甄别与人脸图像隐私保护这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他表示需不断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陈书楷以《AI大模型时代的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为题,就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兴起、迈入AI大模型时代、AI大模型助力生物特征识别开发为主要内容展开演讲。他表示,融合两种或多种生物特征的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不断进入人们的视线,并迎来了规模化商用。使用大模型训练生物特征识别算法会学习到更丰富的信息,对各种不同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支持,未来在诸多创新领域,多模态技术的发展将带来创新应用的蓝海。
国际能源安全专家、世界无人机联合会国际顾问罗宾·必顺先生带来以《生物统计学和传感器数据利用的逻辑》为题的主旨演讲。他表示,随着生物识别应用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生物识别技术的服务市场正在形成,可行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产业在一个包容的社会将会创造一个共赢局面。
(合影留念)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推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数字时代下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各个领域,为推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我们期待着数字时代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更多新机遇和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