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门户网站《防务新闻》网站3月1日报道,2月28日,美国空军训练部队的MO-1“捕食者”无人机退役,“捕食者”将逐步退出美国空军,由MQ-9“死神”无人机取代。在“捕食者”退役的同一天,中国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翼龙”Ⅱ首飞成功,《防务新闻》称,在新一代察打一体无人机领域,以中航工业为代表的中国无人机行业已经开始赶超美国。
“翼龙”Ⅱ
MQ-9“死神”
要知道,MQ-9“死神”一直是美军的王牌无人机!小编不禁好奇了,“翼龙”Ⅱ究竟有什么绝活,可以与美军的MQ-9“死神”相媲美?真的如美国媒体说的,中国无人机可能“弯道超车”吗?
“翼龙”Ⅱ受到“中东土豪”青睐的秘诀
2月27日, 西北某高原机场,“翼龙”Ⅱ无人机成功首飞。这是中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新型长航时侦察打击一体型多用途无人机。标志着中国已牢牢掌握航空装备的相关关键技术,步入全球大型察打型无人机一流水平。
其实,早在去年11月珠海航展期间,该机在尚未首飞的情况下,就已经获得了来自“中东土豪”的青睐,获得了中国无人机行业史上最大一笔海外订单。这又是为什么呢?“中东土豪”真的是有钱所以任性吗?
原来,“翼龙”Ⅱ的前一代——“翼龙”Ⅰ型无人机已在中东战场投入实际使用,战功卓著,深受客户国家好评。“翼龙”Ⅱ再获土豪青睐,表明了外国客户对中国国产军用无人机的信任。不过国际军用无人机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的无人机要“飞出去”,就得有不同于常人的“绝活”。那么,“翼龙”Ⅱ又有什么绝活呢?
担任此次“翼龙”Ⅱ首飞操纵任务的是功勋试飞员雷强。1998年,雷强成功完成歼-10战斗首飞试飞后,与在场技术人员相拥喜极而泣的场景,已经成为中国航空史的经典一幕。
2月27日中午,在操纵“翼龙”Ⅱ完成首飞后,雷强给出了一句评价:“很聪明的好飞机。”这短短几个字,可以说高度概括了“翼龙”Ⅱ的优点。
对此,军事专家、国防大学葛立德教授接受海峡之声记者采访时指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翼龙”Ⅱ是一架“聪明的好飞机”。
第一,智能化程度提高。虽然无人机不需要飞行员在飞机上进行操作,但仍然依赖飞行员在地面进行适当的操控,才能保证无人机有效地完成任务。但是“翼龙”Ⅱ在这一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它减少了对后台地面控制人员的依赖性,这就进一步提升了无人机智能化程度。
第二,续航时间延长。“翼龙”Ⅱ是中国第一款采用了涡能螺旋桨发动机的国产无人机。该款发动机有利于降低油耗,延长无人机在空执行任务的时间。“翼龙”Ⅱ在执行侦察与打击一体化作战任务时, 可达到20小时的续航时间,大大提升了无人机作战性能。
第三,负载能力增强。“翼龙”Ⅱ能够携载多种类型的武器系统和其他的机载设备。这些不同的目标探测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气象状况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的战场侦察监视。比如合成孔径雷达,可以很好地发现地面的运动目标;红外探测系统,可以在夜间执行侦察任务,并通过自主的分析来判断威胁,选择目标攻击。“翼龙”Ⅱ所携载的对敌攻击武器,数量也比较多,体积也比较大。它的总的武器的挂载量可以到480公斤左右,接近半吨。它可以挂载高性能的精确制导的小型化的攻击弹药,比如卫星制导的导弹或者炸弹,或者是激光制导武器、空地导弹、反坦克导等。从而实现“发现目标即摧毁目标”,精确打击的效果。
实战化——中国无人机实现“弯道超车”
“翼龙”Ⅱ完成首飞的成功首飞,只是中国无人机发展进入“快车道”的一个缩影。小编采访有关专家得知,21世纪初,美国“捕食者”无人机在伊拉克战场和阿富汗战场上空前的“战术表演”,对中国军队和中国军工产业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全球鹰
捕食者
面对新军事革命技术革新的浪潮,中国军工行业迅速地将无人机作为重点军事装备来发展,在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产品的同时,不断力求在设计和技术上的双向突破。如今,在世界军用无人机市场上,中国、美国、以色列三足鼎立。中国军用无人机成功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名副其实的后起之秀,赢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
彩虹-4
云影
翼龙2
那么,中国无人机为何能在世界无人机发展的“快车道”上奋起直追,甚至实现“弯道超车”呢?军事专家葛立德教授指出有四个“关键词”值得大家关注。
第一,需求牵引。任何一种武器系统的发展都来源于作战需求的牵引。有什么样的作战任务需求,就有什么样的能力需求,就会牵引着相应装备的发展。无人机在作战需求牵引方面是比较强劲的,越来越多的作战领域需要使用高性能的无人系统,这就为无人机的发展指明了具体的方向。第二,技术推动。技术推动始终是推动武器系统朝前发展的本源的要求和特点。无人机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为无人机研制发展、快速提升奠定了很强大的技术基础。比如智能技术、材料技术、航空动力技术等。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这些网络技术,为提升无人机的控制能力和运用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技术途径和选择。
第三,经济支撑。任何武器系统的发展都需要经费的投入、人力的投入、物力的投入。近年来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为无人机的超前发展提供了经费保证。经费多了,发展的速度肯定会快一些。
第四,军民融合。当下涉足无人机研发、生产的单位,既有传统军工企业,也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私营企业等。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众人拾材火焰高”。无人机制造领域捡柴的越来越多了,火焰自然是越来越高。所以这种军民融合的发展途径,对无人机的快速发展起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创新——中国无人机的未来之路
纵观世界无人机发展的历程,“创新”二字最为关键,最新的科技成果,让无人机发展呈现井喷之势。而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那么,中国无人机将走向何方?“无人化战争”又离我们有多远?关于中国无人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国防大学葛立德教授划出了两条线,一条是技术发展线,另一条是战术运用线。他认为,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创新,中国无人机产业不仅可以保持世界先进水平,还能引领世界无人机发展方向。
第一条线是技术发展线。葛教授表示,至少有四大突破点需要进一步关注。第一,继续发展大中型高空长航时高性能无人机,进一步实现和增强全球化的、长时间的、实时化的、连续化的侦察监视能力。比如“大中型”,就是必须有比较大的体积和运载能力;“高空”,就是在两三万米的高空;“长航时”就是可以达到40个小时,甚至50个小时以上的。这样的无人机,是主流的重点的发展方向。
第二,发展无人作战飞机,就是通常讲的无人战斗机和无人攻击机。它能够实现自主地在空中交战,或者是自主地完成对海面目标、地面目标的突击任务。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尽管有些国家已经在做无人战斗机或者无人攻击机,但是高性能的、完全实用化水平的无人机还处在探索研制阶段,而且有一定难度。
第三,发展智能化的无人机系统。它可以完全自主地控制机身,自主地识别、攻击目标,减少对外部人工干预的依赖性。
第四,发展一些新型的无人机技术。比如研发太阳能供电系统,使连续航行时间达到四五天甚至十天。相对于几十个小时的长航时,它可以称为久航时。另一条线是战术运用线,主要是探索完善无人机的作战运用问题。比如无人机完全自主的作战运用,无人机与有人机配合的协同攻击,无人机的蜂群战术等。今后,无人机在无人侦察任务、无人攻击任务、无人空战任务、无人电子攻击任务等平台的运用会越来越广阔,也会牵引研发者去不断探索、实验、完善无人机的战术运用。
随着无人机的发展,无人化战争又离我们有多远呢?
美军曾经举行过一场名为“机器人战争”的演习,由18种执行不同任务的无人作战系统完成所有的战术行动,包括从地面无人系统实施的战斗火力支援,到空中无人机系统实施的情报侦察支援和火力打击。
而2016年11月4日,在第11届珠海航展上,中国电科集团首次曝光了世界最大规模固定翼无人机集群编队飞行试验视频。在展示视频中,67架固定翼无人机进行了集群飞行、动态无中心自组网、感知与规避、分布式广域监视、饱和打击的集群行为原型试验。这一实验打破了之前由美国海军保持的50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的世界纪录,受到了广泛关注。
可以想象,未来战争中,从空中、地面,到水下,集群化作战的无人系统将成为未来战场上的重要力量,这将是新技术体系对战争形态产生的又一次重大影响。
小编想,未来战场,无人机才是真正的“网红”和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