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民用无人机大多做为一种影像捕捉器,在高空寻找一些特殊角度来满足影视影像的需求,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航拍。
与常规的摄影一样,无人机航拍对于构图和拍摄题材也是有要求的,甚至要求更高!如果缺乏了合理的构图和明确的题材,那么作品往往会毫无看点。今天就来说说航拍的高度问题。
新手容易陷入“卫星测绘”的怪圈
许多航拍新手在刚买到无人机或没买无人机时,非常热衷于了解和尝试无人机究竟能飞多高,甚至有的还会“破解”厂家设置的限高。
但航拍效果,真的是越高越好吗?
让我们先来看一张反面教材。
很明显这张作品整个画面都是地面,且高度过高。
如果高度降低,让建筑物更为清晰,同时调整角度让天空占据画面的1/3,或许就是一幅表现繁华居民区的优秀作品。
这张照片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区域的全景图,无法分辨道路,建筑,景观。更像是一张卫星云图,或者用于测绘的地图。
这些图片的功能性仅仅在于科研和开发工作,并没有太多的普遍图片的意义。
航拍并非越高越好
航拍无人机不同于寻常的航模,我们并没有必要测试它们的极限性能。以蜻蜓无人机为例,飞行最大高度为120米,足以应付多数的航拍需求。再高一点的高度,如果不是用于科研和开发工作,也没有太多的普遍图片的意义。过高的高度,除了影响航拍画面,也会影响飞行安全性。
而且更高精度的卫星以及测绘固定翼飞机都能完成这样的拍摄,何必使用安全性和精度都不高的无人机来完成呢?
无人机飞多高最合适?
航拍并不是一味的大而全,在天空中,我们可以用灵巧的无人机合理规划航线,精确操作,躲避各种障碍物,更好的获得更多精彩的摄影角度。
以下几张作品的高度均不高,放大了拍摄的主体,在上帝视角的帮助下,画面非常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
5米左右的高度,能够精确操作的无人机像是一个小摇臂,然而运动轨迹相较于摇臂而言更加自由灵活,不再被摇杆束缚。
在20米的高度,无人机能够拍下一个优美的弯道。
100米,平时无法看到的建筑细节之美就可以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高度到达150米,就足以展现一次震撼的活动大全景。
高度到达200米,一栋建筑及建筑周边的环境就可以一览无余。
能飞得高,并不意味着就需要飞得高。认清拍摄所需的角度,合理利用高度,一切以拍摄主题为需要,这样才能航拍出真正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