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再往上一点……好,停,现在对准了,点火。”随着淮河能源集团安装分公司线路工区副班长吕培的一声令下,一架悬停在上方高压线旁的无人机喷出了一道长达2米的火焰,准确命中了挂在输电线路上的孔明灯,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孔明灯就被烧成灰烬掉落了下来。
这一幕发生在2月11日,在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安装分公司线路工区认真抓好巡线工作,确保矿区供电安全稳定。该工区职工在836、837线路巡线的过程中发现杆塔上悬挂着一盏孔明灯,随即调来了巡线无人机,配合自主研制的喷火装置,在线路不断电的情况下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清障作业,这是该工区首次成功使用无人机喷火装置。
近年来,输电线路导地线上悬挂异物已成为电网安全运行的极大威胁,工区作经常在巡线过程中发现异物。“以往遇到这类情况,我们要先申请停电作业,然后由作业人员登高进行清除处理。”工区区长徐亮说。而这种处理方法有着明显的弊端,处理时不仅受异物位置、线路周边地理环境的限制很大,而且停电处理耗时久,也会影响输电的可靠性,同时人员登高作业又面临着安全风险大、作业效率低的不利局面。
在了解到其他供电部门使用无人机喷火装置清除输电线上异物后,该分公司组织了专业人员前往调研学习。“我们观摩了现场试验,确认了这种方法非常安全高效,随即决定成立研制小组,在网上搜寻资料并进行自主研制。”徐亮说。
使用喷火装置除异物首先要确保安全性,该工区对喷火装置进行了试验。在一根导线上缠绕了数层棉布,使用无人机喷火装置对其进行了喷火燃烧,当火焰把棉布全部燃烧完后,导线完好没有一点损伤。“汽油燃烧的理论温度比导线材料的熔点低得多,因此用火烧异物对导线不会产生任何损伤。”工区综合施工班职工、该装置主要研制者之一薛信国说。随后,该区自主购置了几十种不同的配件进行组装,耗时近一年时间,解决了油管密封差、油嘴“滴火”“回火”、设备过重、装置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历经十多版的改造最终研制完成,并于今年首次成功试用。
“目前,我们自主研制的无人机喷火装置已经成功使用了多次,仅2月份就多次对风筝、塑料薄膜等异物进行清障作业,无人机喷火装置的实用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徐亮说,“接下来我们还计划增加图像传递,让无人机拍摄的图像实时传递到操控人员处,这样操作人员就能更加快速准确地定位无人机,大幅提高清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