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孟绍群
30部手机电子数据该如何取证?海南省海口市人民检察院电子物证实验室鉴定人员对部分手机进行深度挖掘,为案件突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海口市检察院电子物证实验室是海南省首家通过国家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由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提供电子数据取证设备、海口市检察院负责实验室建设和技术支撑。海口市检察院检察长李思阳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海口检察机关积极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探索‘智慧检务’,将无人机、远程提讯系统、智能语音输入系统等一系列新型技术应用在检察工作中,为促进办案质效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
无人机引入公益诉讼
秀英区永兴镇周边有多家私人养猪场,多年来对猪的粪便、污水等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永兴检察室主任黄展健说:“由于养猪场属于私人经营且养了多条狗,我们一直都无法深入调查养殖场内的存栏量和污染情况。我们想,能否试试无人机航拍,通过远程拍摄调查取证?”
在秀英区检察院的支持下,永兴检察室启用无人机飞到养猪场上空,全面侦查了养猪厂坐落位置、污染程度、污染源及排污口位置,而后固定证据,破解了调查难、取证难问题。
秀英区检察院检察长傅铮说:“这样的调查不仅方便、隐蔽,更避免了和企业的正面冲突,使得公益诉讼线索收集、发现更为高效。”
据介绍,今年7月,永兴检察室率先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发现一起数额巨大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该线索侦查初期,因为目标登记地址不详细,干警驱车找遍乡道仍一无所获。在无人机的“助攻”下,不到两个小时,干警便锁定全部目标,远程拍摄固定重要证据,结合走访情况形成相关职务犯罪线索报告。
傅铮告诉记者,秀英区检察院将继续发挥无人机取证拍摄面广、动态跟踪、全面客观、细节捕捉等优势,让无人机成为保护公益的前沿触角。
“互联网+检察”远程提讯
9月下旬,海南省检察院组织召开全省检察机关“智慧公诉”辅助办案系统应用演示会议。龙华区人民检察院代表与龙华区检察院远程视频提讯室的检察官现场连线,以远程视频提讯嫌疑人的形式,模拟演示了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在远程视频提讯系统中的应用。
据龙华区检察院代检察长王刚介绍,为了更好地将信息化、智能化和检察工作相融合,龙华区检察院于2016年10月起在全省率先引入并试运行远程视频提讯系统。截至今年8月31日,共对831起审查逮捕案件、审查起诉案件使用远程视频提讯系统完成提讯,约占同期受案量的55.7%。
据了解,龙华区检察院在远程视频提讯系统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将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应用到提讯过程中,已利用该系统完成12件审查起诉案件的讯问笔录制作。办案人员在远程视频提讯时使用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可将审讯对话内容同步转化为文字直接插入讯问笔录中,适当删改即可完成笔录制作。该系统可大幅减少制作讯问笔录时的文字录入量,使办案人员将更多精力集中到组织讯问语言、控制讯问节奏等工作上。
目前,龙华区检察院已在海口市第一看守所建立远程提讯系统,海口市检察院正着手建设全市检察机关远程提讯系统,拓展系统功能,将侦监、公诉环节同步实现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义务告知。
搭建检法“智慧法庭”
近日,美兰区人民检察院收到公安机关移送的一起刑事案件卷宗,除纸质卷宗外,还有经网络传输随案移送的电子卷宗。据了解,电子案卷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海口检察机关的常态。
李思阳说,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报请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报送补充侦查材料等相关卷宗时,需制成电子卷宗经网络传输随案移送。“智慧法庭”提高了司法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电子卷宗在执法办案中的规范、高效传递和资源共享,提升了打击刑事犯罪的质量和效率。
据了解,海口市检察院依托法院的审判信息资源综合应用平台,构建检法“智慧法庭”。利用网络、数据库、音视频技术和智能控制手段,为庭审活动提供最佳支持。远程视频庭审模式突破传统庭审模式的空间局限,实现检察官指控、当事人出庭、法官审理等庭审因素异地实时高清视频传输,在虚拟空间内“面对面”庭审。
此外,海口检察机关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与运用现代科技紧密结合起来,推进远程智能庭审指挥监督系统建设。该系统配备高清视频摄像头和耳麦系统,集远程庭审指挥、决策支持、监督和观摩于一体,检察长或公诉部门负责人无需到庭,即可通过指挥室大屏幕或办公电脑远程观看庭审实况,指导公诉人准确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