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九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
世界数字城市大会
全国无人机行业协会联席会议机制
协会公告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速递 > 正文

光谷开设全国首个“低空经济服务窗口”,武汉发力制造端短板

2024-04-30 08:50:22来源:飞行邦 作者:深无协 点击次数:1078次字号:|
高校、市场主体与政府部门需形成合力,补齐产业链短板

       在蓝天与地面之间,低空经济正在快速崛起。


       4月29日,武汉东湖高新区(亦称“中国光谷”)对外宣布,即日起在光谷政务服务中心开设全国首个“低空经济服务窗口”,旨在开拓线下便捷服务通道,前期主要为企业及群众提供无人机登记注册、活动申请、空域报备等一揽子业务咨询及帮办服务。


       所谓低空经济,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内,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赛迪研究院发布报告预计,到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调研发现,武汉的低空经济起步早,“起点”不低,特别是在应用市场等产业链下游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武汉低空经济产业在航材关键零部件、核心设备、无人机和航空器制造等上中游领域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高校、市场主体与政府部门需形成合力,补齐产业链短板。


无人机应用4个“全国首个”


       近日,一架无人机从位于武汉光谷关山公路检测站的自动机库起飞,按照提前设定好的航线执行日常巡飞任务。


       “我们的无人机能够搭载1K超清红外云台相机、气体探测器等载荷,具备毫米波雷达感知、多机中继组网等前沿技术,就像有了‘千里眼’,能够精准开展火点及烟雾、河道漂浮物、违规建筑等数公里外的地面场景识别及有害气体检测。”普宙科技总经理陈虎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早在2022年11月开始,普宙科技与光谷共建东湖高新区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一期项目已为城管、水务、交管等6家单位建设了11套无人机自动机库,在城市交通管理、火灾预警、环保巡查、应急处置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二期项目预计今年10月完成竣工验收,届时将有各类型无人机186架、各类型自动机库128套,用于28个城市治理应用场景和6个经济生活类应用场景,实现518平方公里的全区域覆盖”。


       陈虎说,东湖高新区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将实现四个“全国首个”:首个低空物联全区覆盖,第一大低空使用量、数据量;首个低空无人机共用共享,第一次实现多部门统建统用,边飞边算,数据共享;首个低空与智慧城市多场景融合治理,国内第一套完整低空运营系统;首个低空行业信息安全典型,工信部唯一提名的低空治理信息安全样板项目。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峰表示,光谷是武汉市无人机企业集聚地,目前全市80%从事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培训、服务的企业都集中于此,并在测绘、红外、数据传输等方面具有行业领先的研发优势。2023年以来,区内无人机已累计飞行11568架次,飞行总时间6178小时,飞行覆盖范围300平方公里。


       武汉市公安局东湖高新区分局副局长陶俊介绍,无人机因其具有灵活、高效、多功能等特性,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已日益广泛,与传统工作方法相比,无人机可以大幅提高警务工作效率,以科技力量实现快速感知、精准管控,有效提升社会秩序的管控能力和公共安全的保障服务能力,“科技赋能、空中护航”已经成为光谷公安安保活动的标配。


       下一步,东湖高新区将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低空经济窗口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事项,为加快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注入更强动能,助推武汉成为全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高地。


亟需补齐制造端短板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低空经济的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上游主要为构建中游各类低空产品的原材料(包括金属原材料、特种橡胶与高分子材料等)与核心零部件(包括电池、电机、飞控、机体等);中游主要为低空产品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与综合服务等;下游主要为运营和各种应用场景(包括旅游业、物流业、文旅业与巡检业等)。


       第一财经记者调研发现,早在2017年,武汉汉南通用航空机场(下称“汉南机场”)完成首次试飞,并举办世界飞行者大会,可视为武汉发动低空经济产业引擎的元年。


       但在湖北省无人机行业协会秘书长李玲玲看来,武汉发展低空经济近十年来,一直存在“重应用、轻制造”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人才储备偏应用端,“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为行业输送了大量测绘、红外、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而向低空经济产业制造端输送人才的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直到2015年才成立”,相比之下,北航、沈航、西工大、浙大为当地低空飞行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月25日,由华中科技大学等26所高校联合发起的高校航空航天类院系大思政联盟在武汉成立,实现资源共建、师资共享、优势互补地培养高素质航空航天类人才。


       李玲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低空飞行制造业领域,聚集着众多民营企业,它们受制于资本、人才和市场需求的局限性,有的已经消失在市场洪流中,有的为了生存不得不转型做下游应用市场,“这种情况在武汉尤为显著”。


       电鹰科技是武汉一家从事中大型无人机生产制造与研发的企业,公司董事长蔡晓东向第一财经坦言,公司成立10年来,前面7年因为订单需求不稳定、不固定,年订单量不过二三十台,无法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转,不得不从制造端转向从事应用服务与无人机培训,直到2020年疫情管控需求、无接触服务的刺激下,企业才重回主业,年订单量提升到一两百台,今年一季度营收已超去年全年,预计全年营收有望超亿元。


       蔡晓东直言,武汉本地无人机产业链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年产值合计在20亿级,与国内无人机产业第一梯队相比,武汉还有一定差距。同时,低空经济万亿产业的新赛道上,真正体现高产值、高附加值的还是在制造端,特别是载货、载人无人机方向,“武汉要实现弯道超车,应瞄准中大型无人机的制造与应用”。


       为了补齐低空经济制造端的短板,武汉将出台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新落户的低空经济企业,经营范围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及大、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整机研发制造、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与商业运营等的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落户奖励。同时,采用市区联动方式,对新落户企业在空间保障、场地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综合支持。


       李玲玲建议,武汉要打通低空经济产业链上研发、制造、测试、应用、服务等各个环节,“产业不仅要‘五指’健全,还要握成拳,才能集聚力量、重点发力、扭转形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