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诸多行业的发展关系密切,包括通航飞机生产、制造,同时辐射旅游、客运、服务、培训、科研等众多产业,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链结构,不断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国内低空空域改革背景下,一些城市较早完成了航空产业布局规划,城市空中交通等行业蓄势待发。从城市通用航空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其产业规划还须结合资源禀赋,做好商业布局,深挖市场需求,实现高端制造业升级;积极出台低空运行管理文件,完善公共低空出行规则,维护公共安全与生态利益,实现通航服务现代化。
一、低空经济内涵与国内发展现状
在我国,通用航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由最早两三个项目增加到了遍及农业、测绘、冶金、海洋、气象、体育、旅游、卫生和科研等领域十大类100多项,作业范围覆盖全国各个省区市。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对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作出部署,提出逐步开放1000米以下空域。这是我国通用航空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由此开启了我国通用航空事业的新篇章。低空开放政策发布后,通用航空飞行小时数明显增加。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作出了顶层部署。随后,通用航空相关管理规章和政策不断完善,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二、面临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表示,低空空域开放的目的是让通用飞机飞起来,而发展通用航空不仅要让通用飞机飞起来,而且还要能落得下去,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航空运输服务体系。
针对低空经济产业链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产业规划者不断制定完善产业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各地航空产业已实现制造与运行融合发展,自主产品不断开发和推广,法律法规和安全保障逐步健全,应用场景不断创新,展会宣传稳步扩大,但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通用航空制造投资审批权的下放,在国家对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推进和市场带动下,民营企业逐渐成为通用航空市场的主力军。同时,在地方推动和龙头企业带动下,在原有珠海、石家庄、荆门、景德镇和哈尔滨等国家级产业基地的基础上,迅速建成一批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巩固完善了运营基础设施,市场开拓、应用场景设计仍在不断创新。然而,在飞机交付、展示、维修、改装等商业领域,仍然缺少详尽的规划。多地通航产业布局规划存在相似的问题,不利于在低空经济中形成各自产业优势。同时,从市场发展预期来看,还需要储备足够多的飞行人才。
越来越多的企业竞逐低空经济赛道,使得通航应用场景不断创新,参与者中不乏经济实力雄厚的国企、互联网公司、新势力车企。通航飞机及零部件制造企业仍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需要面对飞机及零部件审定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问题。从飞机设计研发到适航取证,从应用场景投入市场到市场成熟,都需要较长周期,企业的生存情况严重依赖研发进度以及成本收益。低空航线的申请审批周期同样给企业带来严峻考验。
通用机场固定运营基地以及飞行服务站的设计建设,低空经济运行的监管,通航服务的成熟完善需要时间的积累。在通航制造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原有保障设施也存在不适应新的保障需求的情况。
国内电动飞机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构建了国内通航产业新业态,新业态为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弯道超车”创造了机会。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已开始具备发动机和控制、传动系统,机载航电和机电系统等配套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国内航空器零部件市场已初具规模。然而,在国内航空配套企业中,普遍存在规模小、科研能力弱、缺乏品牌优势等问题。零部件制造企业普遍选择以完成特定主机厂订单为主,缺乏扩大产业规模的动力。即使面对可观的维修市场规模,通航运营企业也会因为不愿积累航材库存而选择不提升产能,导致企业失去创新动力。
国内通航企业众多,从飞行小时数来看,从事公共服务明显多于私人出行,民众对于选择低空出行的意愿明显不足。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宣传不到位,民众对通航运行模式以及法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通航运行规则以及法规尚不完整和系统。此外,在民众最为关心的安全问题上,事故认定、处罚规则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航消费市场监管也不够成熟,保险等行业对于低空出行缺少关注。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低空经济发展带来的噪声以及排放问题,维护公共生态利益将伴随低空经济发展始终。
三、对策和建议
产业链的形成需要对产业上下游进行精耕细作。对商业布局进行整体规划,将为企业制造与运行融合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通过运行促进产业技术创新。
正在规划的航空小镇乃至未来的空中城市交通起降点,都需要越来越多的“飞机4S店”。“飞机4S店”可以为通航飞机提供交付、展示、维修和改装服务,为飞机零部件产业带来更多收益,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瞄准用户需求。通航商业开发必将充分利用5G通信、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从而为通航消费提供更多便利。
在通航飞行器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飞机维修、改装、拆解、回收同样能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依托国内强大的航空工程能力基础,可以形成航空维修、航空改装等产业集群,通过集聚效应进一步吸引飞机拆解行业入驻,形成通航生产、维修、拆解产业链闭环,推动通用航空制造绿色可持续发展。
充分吸引飞行培训学校毕业生、空军退役飞行员在通航行业就业,建立飞行人才库,使飞行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完善商业化布局。
要在低空经济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为中小企业持续“输血”,即完善通航服务业,拓展低空经济产业链,通过服务促进产业技术创新。
发挥适航技术优势,完善现代金融服务。银行、飞机租赁、保险都将在飞机及零部件的不同生命周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航空工业方与局方的合作,增强适航条款对于技术和市场的前瞻性,缩短适航审定周期,促进飞机及零部件技术和产品捕捉到风口,快速进入市场;加强金融行业与局方的合作,为通航飞机提供价值咨询服务,形成监管下的二手交易市场。
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科学预测行业发展,提早规划低空航线,充分合理建设基础设施。鼓励企业建立城市数字模型,解决通用航空监控难问题,并为开展飞行培训打下良好基础。机场、固定运营基地以及飞行服务站的设计建设需要更加开放,综合运用5G通信、北斗导航等技术,以满足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提升航空零部件制造以及创新能力,打响中国制造品牌,努力建设多个区域航空零部件生产制造中心,以零部件制造技术发展带动整个产业技术创新。
在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同步推进模式下,通航飞机多种型号都在寻求进口零部件供应商国产替代方案。做强航空零部件品牌,与国外供应商竞争市场份额,就成为国内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生存下来的必然选择。在目前的航空零部件产品中,尚存在成本、维修性、互换性等多方面提升空间,零部件创新升级有利于实现通航飞机整机可持续创新。
政府应当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掌握国内外航材市场动态,引导企业合理规划产能。对于国内型号持有人向国外采购零部件,由政府组织统一采购,签订到货时间合同,协调技术资料提供,同时发挥临港经济物流优势,为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提供切实保障。
在培育、拓展产业链,优化价值链的过程中,政府应在主导地位上积极作为,加强与资源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协调合作,不断调整匹配资源供给结构、技术优势以及市场需求,以产业平衡发展促进产业技术创新。
政府应加强与民航主管部门的沟通,在通航运行法律法规基础上,积极出台通航运行管理文件,完善违法违规各方联合惩处机制,对影响安全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加强通航市场服务监管,完善通用航空售后服务管理机制,发挥通航运输灵活的优势,为通航旅游服务树立良好口碑。加强通航文化宣传,使公众对低空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更有信心。
在协调资源供给时需要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对城市空中交通发展中的优秀eVTOL产品给予适当支持。促进通航企业在现有产能基础上对产品进行电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减少噪声污染,提升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