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民航局运输司副巡视员靳军号介绍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通用航空企业的作用和下一步的支持政策。
截至2020年3月11日,全国共有140家通用航空企业(其中99家无人机企业)使用952架航空器(其中无人机802架),共执行336次疫情防控任务,累计飞行2290小时6938架次。其中,运送医疗相关人员63人次,运送药品和物资88.3吨;开展航空喷洒作业3173次,消毒灭杀面积3.61万平方公里;执行空中巡查任务905次,巡查面积4879平方公里;执行疫情防控宣传640次,空中拍照作业453次、作业面积1876平方公里。
呈现的主要特点有三方面:
一是通航企业主动作为,展现坚决抗疫的“一颗心”。
疫情发生后,诸多通航企业能够不计报酬、不讲条件,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运送疫情防控所需的医疗人员和急救物资;能够心怀全局、齐心协力,数家企业使用各自的机型,以 “接力”方式无缝衔接的完成了从境外到境内的物资转运任务;能够主动参与、默默奉献,每天都有数十家企业通过2月18日民航局开通上线的“通用航空备勤值守信息平台”,自发进行备勤值守。以今天为例,共有91家通航企业、驻守18座机场,组织281架航空器、996名技术人员、366台(套)专业设备正在备勤值守,时刻听从任务召唤。
二是民航单位协调保障,展现坚决抗疫的“一盘棋”。
民航管理局、监管局、机场、空管、油料、航信等相关单位,按照《关于发挥好通用航空在疫情防控中作用的通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主动对接地方联防联控机制,为执行任务的通航企业提供了防护物资调配、任务协调落实、空中指挥、地面保障等全方位的支持保障,建立了飞行计划审批的“绿色通道”,保障通航企业顺畅、高效、安全的执行任务。
三是民航行业凝心聚力,展现坚决抗疫的“一片情”。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为执行任务的通航企业提供“先加油后结算”服务,并给予燃油价格优惠;中国航信西安凯亚公司加班加点,短短几天内协助民航局开发完成“通用航空备勤值守信息平台”;航联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会同平安保险免费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33家通航企业400余名员工提供每人50万元保额的意外伤害保险(有效期至2020年4月17日);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和驾驶员协会积极争取华夏保险的支持,免费为民航系统5万余名一线员工提供每人一份50万元保额的意外伤亡保险(有效期90天);中国航协通航分会组织会员企业提交《请战书》,同时利用自媒体、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报道,加油鼓劲。
四是新兴业态拓展应用,展现坚决抗疫的“新舞台”。
无人机作为通用航空的新兴业态,在疫情防控期间除开展空中巡查、空中拍照、电力巡检、航空喷洒等常规作业外,还针对各地需求开发出诸多新的应用场景,包括在医疗机构、社区、工作场所等地进行小范围、超低空甚至是室内的精准消毒灭杀作业,在社区内对居民进行非接触式体温测量,在高速路悬挂二维码方便驾驶员扫码登记信息,在医院建设工地为夜间施工提供持续照明等等。可以预见,在疫情防控之后的复工复产过程中,上述应用场景也将为无人机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新舞台。
五是信息技术大展身手,展现坚决抗疫的“新助力”。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造的一批信息平台,为通航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强的助力。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于2月19日上线了“疫情防控通航气象服务平台”,为在当地执行任务的通航企业免费提供气象情报服务;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于2月24日启用了“通航抗击疫情工作云平台”,搭建了辖区通航企业和抗疫物资提供方、任务需求方之间的沟通渠道;中国航协通航分会、中国航信重庆凯亚公司合作开发了“通用航空抗战救援服务平台”,海丰通航与弘道软件开发了“通航云抗疫物资转运平台”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对于下一步工作,他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一步,民航局在继续发挥通航在疫情防控中重要作用的同时,还要统筹安排、有序推进通航企业的复工复产工作。主要有以下考虑:
一是发挥好资金扶持政策的激励作用。
民航局将落实好国家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对通航企业的资金支持政策(《关于民航运输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资金支持政策的通知》),对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航企业,将按照《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民航发〔2012〕111号)规定予以资金支持。
二是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
在现行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下,进一步规范任务来源、明确经费保障、优化相关审批程序、畅通信息渠道,保障通航企业能够安全、顺畅、高效地执行疫情防控任务。
三是进一步精简审批、优化服务,助力复工复产。
民航局将按照《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调整民航行政审批工作方式的公告》内容,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调整工作方式,为通航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助力其复产复工。
四是支持政府购买通航服务。
长期以来,在航空护林等应急救援领域,政府购买通航企业服务已是较为成熟的做法。后续民航局将支持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种类和方式,加强资金保障,以充分使用并持续提升通航的应急救援能力,为我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