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为“世界无人机之都”,有无人机几十万台、专业飞手10多万人,然而持证的“飞手”只有不到300人,“黑飞”现象严重。随着3项监管细则的评审通过,深圳“飞手”有望告别“黑飞”,实现“一机一码”。
日前,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牵头起草的《民用无人机系统二维条码信息标识技术规范》和《民用无人机系统身份识别通用要求》,以及深圳巴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起草的《民用无人机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第3部分:无线射频性能》3项联盟标准通过评审,将于5月份正式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3项标准的最大亮点是提出了监管方面的“细则”,比如民用无人机产品将预留身份识别接口,并在管理平台注册登记无人机信息,可以方便监管部门对“黑飞”进行核查。对于无人机销售商,也要求提交销售商个人信息以及企业营业执照。
“黑飞”现象泛滥亟待监管
今年2月份,法国航空一架客机着陆过程中遭遇一架无人机,险些造成重大事故。这是一起具有代表性的无人机“黑飞”导致的公共安全事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民用无人机的普及应用,“黑飞”现象变得愈加泛滥。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美国有583起无人机安全事故被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记录在案。在我国,关于无人机“黑飞”的报道也层出不穷。
各国也加强了对民用无人机的监管力度,比如从2013年起,美国FBI就增加了一项新的任务:跟踪调查流氓无人机,对于驾驶“流氓无人机”的幕后遥控者进行追查。
2016年1月,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出台了《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明确了无人机如何飞行、该满足哪些条件。同时规定,在取得执照合格证等级、训练等方面符合要求的驾驶人才允许飞行,否则将予以处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2142个,共57家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具备培训资质。但是现实情况则是,被称为“世界无人机之都”的深圳拥有10多万飞手,持证者不足300人,“黑飞”现象泛滥。
“飞手们也不想黑飞,只是不知道如何避免黑飞,不知道怎么飞才合规。”中国AOPA(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秘书长柯玉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我国航空文化普及程度较低,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使用无人机才合法合规,这需要一个过程。
未来无人机将实现“一机一码”
“现在还没有国家层面的规范标准,很多是无人机行业内部的一些尝试。”Astar航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中国AOPA已经上线一个名为“Ucloud”的无人机监管系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无人机在天上飞的每一个动作变化、所有的航迹都可以用数据表达,高度、速度、位置、航向等数据都可以录入Ucloud系统,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开发出针对安保、预警、避让等不同场景的应用平台。
大疆也在2015年11月推出GEO新版无人机飞行安全系统。大疆创新副总裁王帆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GEO率先在北美和欧洲地区投入使用,它将为使用大疆产品的用户实时提供有关所在区域的飞行限制和安全提示等信息。
相对于“系统”,深圳此次评审的3项无人机标准最大亮点是“细则”。
上述《通用要求》规定,民用无人机产品配置应有能够实现无人机身份识别的模块或接口,同时应在民用无人机管理平台上注册登记并上传每台无人机相关信息,方便监管部门在发现无人机“黑飞”、乱飞或事故时查询无人机信息与进行数据采集核查工作。
无人机产品还将实现“一机一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不仅民用无人机生产企业需要在管理平台上提供无人机编码信息,民用无人机拥有者也需要在民用无人机管理平台上提交个人信息(身份证号码、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以及无人机编码信息和购买日期,使无人机编码与拥有者一一对应。
“三项标准是从产品端管控黑飞的有益尝试,可以产生示范效应。”奥维云网智能硬件事业部高级研究经理胡雪冬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长远来看,主管部门还需在促进无人机应用方面做更多努力,比如在条件成熟时为无人机开放专用空域等。